最新公告:

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     

新闻资讯

王室珠宝论斤卖?130年前的卢浮宫到底发生了什么天博买球

2023-05-29 12:36:59

  天博买球2017年11月18日,这是一枚装点过12位国王与皇后桂冠、被拍卖行称为“手中捧的是350年的法国史”的稀世宝钻拍卖的日子天博买球。日内瓦拍卖行门口早围了一群记者急切地等待消息天博买球。

  随着拍卖师的落槌,19.07克拉的“大马萨林”粉钻以1230万欧元的高价结束了这场焦灼的拉锯战,消息一出举世皆惊。

  位列世界4大博物馆的卢浮宫,历经800年的漫长岁月后,将最顶级的艺术品收入囊中。

  米洛的维纳斯,又称“断臂维纳斯”,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,作于公元前150年

  却唯有美学与建筑并存的阿波罗长廊抱有遗憾。它是皇家长廊的典范,也是一间只有23件珠宝藏品的珍宝馆。

  它的建设者路易十四作为欧洲最早痴迷于钻石的国王,收藏据说有800件之多。23这样寒酸的数字天博买球,似乎无论如何都不会出现。

  尽管1795年,珠宝商和收藏界已经为杜巴利夫人的珠宝专场拍卖中,展现出超预期的数量和品质发生了一次震动,并对法王的珠宝有了初步的认知。

  1878年,在历经普法战争惨败、巴黎公社运动等数重打击后,法国第三共和国政府提出出售前朝王室珠宝以充盈国库,好落实国家建设、补贴博物馆开支和残疾人福利。

  借口极尽冠冕堂皇:“一个放眼未来的民主国家必须摆脱毫无道德价值的奢侈玩意儿”,顺便绝了那群保皇派的幻想,彻底将旧日王室的印记从这片土地铲除。

  一通鼓吹之下,该提案于1882年以压倒性票数通过,且在4年后修改律法为“允许政府出售转让王室珠宝”,为拍卖扫清了最后一丝障碍。

  他们将小部分具有“历史、科学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珠宝”交由卢浮宫和自然博物馆保存。

  这个“小部分”真的任何意义上的“九牛一毛”。因为进行公开拍卖的宝石数量总计54403颗多面钻石、21119颗玫瑰切钻石、2963颗珍珠、507颗红宝石、312颗祖母绿和136颗蓝宝石。

  这群以工作拖沓而蜚声国际的法国公务员,这次发挥出远超平常的效率和清晰的条理进行拍品分组、聘请专业摄影师拍摄产品图等一系列推进工作。并编纂了详尽的拍卖目录递送给各大拍卖行、珠宝商和藏家,甚至开设了VIP预展。

  当年,每一位去参观预展的宾客,在穿过不算长的走廊时,都没预料到迎接自己的将是何等人间胜景。

  和珠宝受众已下沉至新型资产阶级的英国不同,法国的珠宝依旧为王室贵族所垄断,带有明确的当权者的审美印记和无与伦比的品质。

  因此公开拍卖的消息几乎呈爆炸式扩散,大洋彼岸的美国新贵们已举着支票本跃跃欲试,初出茅庐的Tiffany、Boucheron等珠宝品牌摩拳擦掌。

  那句话怎么说“混乱是上升的阶梯”,一个古老王朝的陷落意味着权力的转移,急需历史、品味和地位认同的“New money”又怎能抗拒这些代表着权力和地位鸿沟的符号。

  大批量顶级珠宝骤然流入市场,只会打破本就供小于求的市场格局,法国政府在作出决策的那一瞬就已失去了价格主导权。

  而对珠宝本身而言天博买球,大多数时候等待它们的只是被拆解的命运,它们与它们的旧主一般都是旧时代的残党,在新世纪里无落脚之地。

  事实证明,1887年5月23日,这场历时12天,汇集无数稀世珍品的拍卖仅以700万法郎收槌,与预计整整少了100万。

  更令人哭笑不得是,2008年,当欧仁妮皇后的潘派尔蝴蝶结再现拍场的消息飞进卢浮宫的耳朵,拍卖被紧急叫停,曾以4.2万法郎(约合现在人民币240万)拍出的胸针被用672万欧元被私洽回购,28倍之差让当年的拍卖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笑话。

  1791年议会清点王室珠宝,记录在册的钻石便有9547颗,其中最耀眼的名为“摄政王”。

  1、奥尔洛夫钻石;2、摄政王钻石;3、5、11、弗伦提那钻石;4、12、南方之星钻石;6、桑西钻石;7、德累斯顿绿钻;8、10、光明之山钻石;9、希望蓝钻。

  它的第一任主人是位英国总督,可财富和权势二者缺其一,便是怀璧其罪。总督先生很快就陷入了日日防贼的窘境,曾经的惊喜都成了厌烦,巴不得快点出手。

  可超400克拉的惊人重量,让它即便经历二度切割分解,主石依旧有140克拉之大。它卓越的品质和切工曾打动了最高贵慷慨的买家——“太阳王”路易十四,但连续的奢靡生活已经让国库和财务大臣苦不堪言,高昂的价格让国王都只能望洋兴叹。

  直到1715年,路易十四驾崩,5岁的路易十五继位,摄政王沙克·阿本戴耐克为了彰显自己的财力和地位,说服摄政委员会花费13.5万英镑买下它,并命名为“摄政王”。

  1722年,被誉为“世界最美白钻”的摄政王钻石在路易十五的加冕皇冠上首次展露了绝美容颜,这一刻它的命运开始与这个国家纠缠在一起。

  它是法王加冕时最耀眼的星辰,尽管在波旁王朝落幕后经历了盗窃又寻回这样短暂的沉寂,它很快与新的主人拿破仑的共分荣耀。

  这时的政府,国库虽不是大革命初期的债台高筑,但也没多充裕。偏南征北战需要大量的军费,而“摄政王”钻石就是他贷款的担保金。军费吃紧的问题迎刃而解,随之而来的便是前线大捷。

  《拿破仑一世肖像画》1805-1815年,弗朗索瓦·杰拉德,藏于阿姆斯特丹博物馆

  因此它被拿破仑认为是他的护身符,在他称帝时,镶嵌在佩剑护手上,象征着他的雄心壮志和开疆拓土的野心。

  “摄政王”继续在一任又一任国王的身边短暂出现,映照着这片土地的风起云涌。

  1867年,它再次被从法国王后欧仁妮皇后的希腊回纹冠冕上摘下,入驻卢浮宫,结束了它漫长又起伏的旅途。

  而盛载“摄政王”钻石第一次亮相社交场的路易十五加冕冠,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顶宝石冠冕,也是世界上最奢华的王冠。叶卡捷琳娜大帝的钻石王冠都难与它争锋。

  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,重申君主的光辉,路易十五将国库中所有的稀有钻石挑选出来,请金匠世家出身、新晋御用珠宝匠Laurent Ronde打造了这顶“冠中之冠”-总计282颗钻石、237颗珍珠、64颗各色彩宝。

  “摄政王”、“桑西”、“法兰西之蓝”、“奥洛丝”……每一个曾在拍卖场上掀起血雨腥风的绝世宝钻,不过是这顶镀金银冠的一部分。而作为波旁王室的象征,路易十五加冕冠和它侍奉的家族一样分崩离析。末代公主来不及将它带走,只得留在风雨飘摇的故土上支离破碎。

  现在卢浮宫展出的不过是个镶嵌着水晶的“躯壳”,其上的宝石除了“摄政王”和“桑西”,其余已在1887年悉数拍卖。

  波旁·帕尔马王室的鸢尾冠冕,1912年由维也纳知名珠宝匠HÜBNER为奥地利女大公玛丽·安妮制作,目前被私人收藏

  而波旁王朝最后的宝藏,保存在幺女玛丽·特蕾莎手中。她是家人们最宠爱的孩子,母亲总抱着她亲昵地说“儿子属于国家,而你将属于我”,这种无忧无虑在10岁那年戛然而止。

  1793年,盘旋已久的死亡阴影降落,国王夫妇被处死,公主因年龄尚幼而逃过一劫。

  2年后,17岁的玛丽在奥地利嫁给了昂古莱姆公爵。现在她是“昂古莱姆公爵夫人”了,“玛丽·特蕾莎”已埋葬在1793年的时光。

  在这里,公爵夫人收到了母亲曾送出国的一小盒珠宝,里面有玛丽王后曾委托首席珠宝商Bapst为她制作的祖母绿冠冕,记忆中的宝石璀璨依旧,好似昔日的爱和荣宠也不曾褪色。

  40颗方形祖母绿被打磨得很薄,周围被1031颗明亮式切割的钻石以卷草纹包裹缠绕。遵循对称的古典审美范式,华丽但不过分繁复,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件杰作。

  这顶冠冕后来被喜欢祖母绿的欧仁妮皇后继承,可配套耳环、项链和手镯却已遗失在那场动乱中,一如她再也回不来的家人。

  1814年,她回到阔别20年的故土,携迟来的尊严为她的父母收敛尸骨。她看着人民因她的出现欢呼、挥手、激动得涕泪交零,就像20年前他们看着她的家人被斩首时一样。

  人总是这样善变又健忘,时光磨灭了记忆、淡化了恨、带走了最后的公主,波旁的荣光,就此寂灭。

  欧仁妮皇后从玛丽·安托瓦内特的腰带中获得灵感,设计的潘派尔流苏蝴蝶结胸针

  在历史书中,一个政权的覆灭如同一朵水花,不过如此,世间王朝大抵都躲不过历史的倾轧。波旁成员以流亡结束,波拿巴家族也难逃此劫。

  人人都赞颂拿破仑与约瑟芬的爱情,但相比约瑟芬,玛丽·路易丝显然更适合当时的拿破仑和法国人民。

  就像拿破仑自己说的那样“我的命运要高过我的意志,我最珍贵的爱情必须让位给法国的利益”,他和约瑟芬没有子嗣,这便是最大的问题。

  这毫无疑问是一场极仓促的政治联姻,是拿破仑向哈布斯堡示好的信号。据玛丽·路易丝晚年所说,她父亲只给了她“24小时考虑时间”。

  《拿破仑与玛丽·路易丝的婚礼》1810年,Georges Rouget,藏于凡尔赛宫

  而约瑟芬的离开带走了相当数量的私人珠宝,以至于拿破仑不得不重新定制订婚礼物和结婚珠宝。

  目前阿波罗长廊收藏有2套,均为Chaumet(尚美巴黎)紧急赶制的作品。

  一套是黄金葡萄叶微镶马赛克的完整珠宝套装,图样是经典的古希腊、罗马建筑,10个独立单元的内容皆不相同天博买球。

  相比于另一套祖母绿首饰,这套显然不那么名贵,却是帝国时期少见的自然主义风格。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,被认为是自然主义的开端和浪漫主义的前奏,更是阿波罗长廊里唯二保存完整的套装。

  玛丽·路易丝天生性情柔顺,尽管从小接受的教育中不乏反法思想,但她入主法国后的适应速度令人吃惊。标准的贤妻良母,不过多插手“男人的事业”,还一举得男;非常符合拿破仑的期望,以至于他后来也说过“你们都该娶日耳曼女人”这样的话。

  只是没有贵重宝石的珠宝,显然不够有诚意,尤其对方来自哈布斯堡家族,于是就有了接下来这套哥伦比亚祖母绿套组。

  依旧是自然主义风格,可创作语言却不大相同:尼铎选用了棕榈叶纹样,整体更为写意奢华,符合皇后身份。

  项链主石重达13.75克拉,采用八边形切割,下缘坠有梨形刻面祖母绿组成的流苏以修饰颈部曲线。

  款式新颖、设计精巧,也是当时珠宝制作最高工艺的体现,一度在上流社会掀起流行风尚。

  《穿国服的玛丽·路易丝》1812年,弗朗索瓦·杰拉德,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

  这套珠宝在路易丝离婚后随她回到奥地利,由后辈保存到1953年,后出售给梵克雅宝。冠冕上的79颗祖母绿已被拆下,空缺用绿松石替代;项链和耳环则在2004年,被卢浮宫用370万欧元购回。

  她从一个没落的西班牙破落户逆袭为皇后,又凭独特的审美缔造多个奢饰品神话的事迹,一直被人津津乐道。

  尽管那时她已经跟随母亲在欧洲各国亲戚见打了几年秋风,但寄人篱下从未让她变得自卑怯懦,而给了她更多与人交际的智慧,方能从乡下坐上去往凡尔赛宫的马车。

  卢浮宫的收藏就包含曾在画像中出现的两顶冠冕。这两顶冠冕都具有典型的共和国特色,及珠宝是王权的延伸,故要极尽华美。

  《着宫装的欧仁妮皇后》1853年,弗朗兹·克萨韦尔·温德尔哈尔特,藏于贡比涅城堡

  欧仁妮最钟爱,也最为人熟知的珠宝,当属婚礼时由Gabriel Lemonnier定制的珍珠冠。

  它的难得在于珍珠表皮光洁无瑕,形状匀称、大小排列的均匀度高度统一;在日本御木本发明珍珠养殖法之前,能凑齐这样一组珍珠世所罕见。

  1998颗如叶子一般环绕在水滴形珍珠周围,又好像星辰和倒映它们的湖水;珍珠独特的伴彩映照着欧仁妮柔和的面部线条,贵气又不乏优雅。

  欧仁妮皇后的钻石胸针之一,蝴蝶结两翼分别是马萨林7号和马萨林8号,是马萨林主教送给路易十四的18颗巨钻之二。

  这顶冠冕同样在1887年被政府以7.83万法郎的价格售出,并由德国格洛丽亚王妃归还。

  它诞生于1855年,巴黎世博会期间,拿破仑三世希望通过珠宝钻石展示第二帝国的辉煌强盛。

  因此这是一顶依托帝国纹章进行设计的传统皇冠:金、祖母绿和钻石共同构成作为帝国象征的棕榈与飞鹰,以及别名“国王的苹果”的王权宝球,“金碧辉煌”十分具有视觉冲击力。

  这也是世间唯一一顶留存于世的皇后加冕冠。本应有相配的国王加冕冠,但相关记载始终成谜,只能叹息这世上又多了一件消失在动荡中的珍品。